报道)近日,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参与建设的扶绥县“无人机场+人工智能”赋能耕地保护渠旧试点项目正式建成,标志着该院在推动广西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、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耕地保护融合方面迈出坚实步伐。
作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,测绘院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技术优势,创新应用大疆机场3设备搭载Matrice 4TD/4D高性能无人机,构建起“空天地”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。无人机通过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,按预设航线对耕地实施高频次巡航,实时采集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、地表覆盖等多维数据,单日作业面积可达数千亩,数据采集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 80%以上。采集的海量数据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析,可自动识别耕地“非农化”(如违规建房、硬化地面)、“非粮化”(如种树、挖塘)等典型地物变化,识别准确率超过90%。系统同步建立历史影像数据库,可通过多期数据对比,精准捕捉5平方米以上的地表变化图斑。AI智能模型对异常图斑自动筛查后,向管理平台推送预警信息,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端APP快速核查处置,将耕地保护时效性从“年度级”提升至“月级”,实现“发现—预警—处置”全流程闭环管理。此外,该套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还可延伸服务于耕地保护、违法监测、矿产资源管理、河道巡护等多个领域,为扶绥县自然资源工作提供坚实保障。
该院负责人表示,项目的试点实施,不仅为扶绥县耕地保护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,也为广西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探索了有效路径。下一步,将继续发挥技术引领作用,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进一步挖掘低空经济在广西自然资源管理、违法监测、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多领域的潜在价值,不断开拓创新应用场景,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测绘智慧与力量。(编辑:张文浩;审核:苏世峰;校对:刘容辰)九游体育